少阴病,自利清水,色纯清,心下必痛,口干燥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痰结上焦,用二陈汤。
若腹痛大便结,寒热未除,尚带三阳表邪者,即有下症,未可攻下,止以大柴胡汤双解表里。此条重申胸前实热,脉沉而紧,心下痛,按之石硬者,宜用大陷胸汤。
一经而有二药之分又何耶? 若不转矢气,此但初硬而后必溏,不可攻之,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。
内伤下利,左关弦大者,主死。成无己氏因之,顺文注释,并无缺疑正误之言,以致将冬时伤寒之方,通解温暑,遗祸至今而未已也。
此条言微热而渴,又见脉弱,则邪衰正复,故令自愈。惟呕多者用半夏,不用栝蒌。
言元气久虚,津液不足之人,又冒外邪,因久虚之故,不能作汗逐邪,当散表邪,非言久虚而用补药。寒为阴,阴邪伤荣,当以麻黄汤发表。